考核组先简单听取企业汇报,主要汇报公司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风险点,管控措施和安全工作开展情况,而后开展现场检查。
4.油气回收装置与罐区、鹤位管,办公楼与7号8号罐间距不符合标准要求(企业称已停用但管道未断开);
5.检查一张动火票,作业点位表述不清,特级动火分析时间间隔不符合2小时要求(3小时)。
建议两条:1.操作规程等制度文件较随意,不成体系;2.三方人员培训应加强。
根据2025年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和明查暗访的最新动态,结合国务院安委会历年检查重点及政策导向,根据过往经验总结,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和明查暗访的主要检查清单通常涵盖以下20项内容:
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和明查暗访的主要检查清单通常涵盖以下20项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投入,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事故报告与处理,现场安全管理,外包和协作单位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档案管理,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历史问题整改闭环,智能化与标准化建设,群众参与与举报机制,复工复产安全情况,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整治与基层减负等”(不限于)。此外,根据具体的检查任务和背景,还可能涉及别的方面的内容,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消防安全管理等。总之,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和明查暗访的主要检查清单旨在全面评估企业和地区的安全生产工作状况,确保其符合有关法律和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1.统筹发展和安全责任落实情况:考核地方政府和企业是否将安全生产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审批项目等过程中,是否最大限度地考虑安全因素,有无因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的情况。
2.前期问题隐患整改闭环情况:检查以往考核巡查、日常监管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隐患是否得到彻底整改,是否建立了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措施、时限,是否对整改效果进行了复查验收。
3.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情况:查看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是否按照《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年)》的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包括安全理念提升、安全责任落实、安全规划制定、安全法治建设等方面。
4.安全生产有关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了解各地对国家部署的安全生产重点任务的推进情况,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工作的开展进度和实际效果。
5.重点行业领域 “一件事” 全链条整治实施情况:针对城镇燃气、电瓶车等重点行业领域,检查是不是从生产、流通、使用等全链条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是否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6.公共安全领域风险防控情况:关注人员密集场所、城市公共设施、自然灾害易发区等公共安全领域的风险排查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如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应急预案是否完善等。
7.高危行业领域复工复产安全情况:检查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是否制定并落实了安全措施,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是不是到位,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是不是满足要求。
8.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是否明确,是否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各级领导干部、部门和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是否清晰,是不是真的存在责任推诿现象。
9.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检查企业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下井、动火作业审批等制度,政府部门对企业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是否到位。
10.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了解企业是否定期组织员工做安全生产培训,培训内容是否全面,包括法律和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等,员工是不是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政府部门对企业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是否有效。
11.安全生产投入情况:考核企业是否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用于安全设施建设、设备维护、员工素质培训等方面,是否为员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政府部门对企业安全投入的监管是否有力。
12.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是否及时进行整改,是否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政府部门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促指导是否到位。
13.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查看企业是否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辨识、评估和登记,是否制定了专项应急预案,是否建立了监控体系,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否落实,政府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是否严格。
14.劳动防护管理情况:考核企业是否为员工提供了符合规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定期组织员工做职业健康检查,是否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和评价。
15.事故报告与处理情况: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是否对事故进行了认真调查处理,是否落实了事故整改措施,是否对事故责任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政府部门对事故报告和处理的监管是否到位。
16.现场安全管理情况:查看生产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安全警示标志是否明显,作业人员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不是真的存在 “三违” 行为,现场的物料堆放、安全通道等是不是满足要求。
17.外包和协作单位管理情况:考核企业对外包和协作单位的资质审核、安全管理协议签订、安全培训和现场监管等方面的工作是不是到位,是否将外包和协作单位纳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政府部门对企业外包管理的监管是否有针对性。
18.应急管理情况:检查企业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应急救援队伍、物资和装备是否配备齐全,政府部门对应急预案的备案、演练的监督以及应急资源的统筹协调等工作是否到位。
19.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情况:了解企业是否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如建立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等,政府部门在推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是否有力。
20.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考核企业是否注重安全文化建设,是否通过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宣传安全知识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